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 > 中央美术学院首批五门课程登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中央美术学院首批五门课程登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漩涡泵镗床卡钳台虎钳钢坝闸门直径系数花岗岩啮合齿数3月28日,教育部举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仪式并宣布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中央美术学院设视频分会场,学校党委书记高洪、院长范迪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文海,副院长徐扬、苏新平、吕品晶,以及在首批选送上线运行的课程中,中央美术学院首批自主研发建设的五门在线开放课程,全部登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一期项目中的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简称“智慧高教”)。

  中央美术学院首批登陆“智慧高教”平台的五门课程分别是:叶南教授的《素描基础课程》、吴雪杉教授的《中国现代美术12讲》、李军教授的《文化遗产的诗学(第一季)》、费俊教授和王黎明副教授的《艺用人体动态研究VR教程(行走篇)》、苏海江教授的《精微素描》。这五门在线开放课程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生动,知识点凝练深刻,自上线运行以来就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选课人数始终在全国同类课程中名列前茅。截止至今,五门课程累计选课人数已达19万人次,被其他高校引用进SPOC课程学习的总数已达37所,其中《素描基础课程》单门选课人数就已超过10万人次。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领域最具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院校之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教务处积极组织和推动学校在线教育的建设工作,按通识、基础、专业和特色四大类布局,通过基础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专业课程和跨专业课程的渐进式、互动式、共生式原则组合,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从2018年至2022年3月底,学校立项建设的在线门。其中,全部完成并已于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成功运行的在线门;今年上半年,教务处还将陆续完成7门已立项的在线课程建设,并有望在秋季学期全部正式上线门立项的在线课程也将于年内完成录制单位招采工作,进入紧张的课程摄制编辑阶段。中央美院将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实现更多优秀课程线上打通,为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提供高质量线上课程,为广大师生提供多元化学习方式和丰富课程资源。

  素描与创作。此课程介绍中央美术学院素描教学的基本内容,讲解素描造型的基本规律,详细介绍多种素描材料和表现手法。通过静物课程教学,认识黑白灰的素描构成关系;通过人体素描课程的学习认识人体解剖在人物造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创意素描课,开启艺术创作的大门;通过艺术欣赏课学习,了解艺术家如何从素描训练中寻找到个性化独特的艺术语言。素描是所有美术学科,尤其是绘画、雕塑等造型专业的基础。在中央美术学院,《素描教学基础课程》是适用于造型学院中的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壁画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对于中国画学院、设计学科、建筑学科等其他专业均可作为选修课程。

  2.1.1-2.1.2 第一讲 视觉黑白 材料美感;第二讲、材料工具 拓展思路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学会会员、俄罗斯美术家学会会员。1989-1996年国家公派留学俄罗斯列宾美院绘画系获硕士学位,1996年开始在中央美院油画系、基础部任教,教龄23年,重要出版及合作出版《解构人体》、《俄罗斯素描技法》、《叶南教学》等6本教学专著。参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詹建俊先生合作创作大型油画《黄河大合唱》,10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课程概述:《中国现代美术12讲》以20世纪中国美术的12个个案展开,每讲独立成篇。内容涉及两方面,一是知识性讲解,二是示范如何对美术作品和艺术现象做深入解读。具体案例有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徐悲鸿《会师东京》、胡一川《到前线去》、沙飞的长城摄、黄河的民族象征问题等。

  这门课程侧重个案研究和作品分析,不以讲述“中国现代美术史”为目的。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在听取课程之后,同学们可以使用相似的研究方法,从新的角度来理解和阐释艺术作品,取得个人的研究成果。

  课程不预设学生具备一般的文化遗产学知识和方法,而是从每个人最日常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体验、描述、分析与人类生活须臾不可分离的空间、时间、记忆与物中的人类文化建构,从而发现自己所在世界的深层意义和文化之根,也就是自己的“文化遗产”;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不同专业,从事与空间、时间、记忆与物相关的案例研究,尝试理解中国之美、中国文化之美和人类文化之美,创建新的文化体验和文化实践。

  李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6至1997、2002至2004年、2011至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巴黎国际艺术城、法国国家遗产学院、巴黎第一大学、哈佛大学本部和哈佛大学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从事文化遗产和跨文化、跨媒介艺术史研究。2014年任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客座教授。

  已出版专著《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穿越理论与历史:李军自选集》《出生前的踌躇:卡夫卡新解》《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家”的寓言:当代文艺的身份与性别》;译著《拉斐尔的异象灵见》《宗教艺术论》等;主编《跨文化美术史年鉴 1: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即将出版新著《跨文化的艺术史:论图像及其重影》。4

  传统的艺用动态人体教学大多是以书本做为主要的教学资料,结合真人模特和视频参考进行辅助教学的,虽然已经能够满足课堂上的基本教学要求,但是有些时候我们还是能感觉到研究的局限性。比如,当我们需要对某一个动作从不同的特殊角度进行反复研究,或者想放慢一个动作来分析运动细节,或者我们想把某一个动作瞬间的前后动作都同时显示出来做分析比较。再比如我们想把四肢的运动轨迹显示出来,或者想透过人体表面看到骨骼的同一个运动等等,传统的授课方法就无法同时实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恰恰可以满足以上所有的需求,甚至还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艺用人体动态研究VR课程(行走篇),我们尝试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利用沉浸式的授课方法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基本运动规律。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相信大家会对人体基本行走规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对于不同艺术领域的人体动态研究都是很有帮助的。

  他以艺术家、设计师和教育者的多重身份从事艺术与科技研究、教育与实践,他的艺术实践主要关注由虚拟和实体空间的共同构建的混合空间。他的艺术及设计作品曾在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展览和艺术节中展出,并荣获了德国IF设计奖、红点设计奖和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等荣誉。参与的主要展览包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首届国际新媒体艺术展”、 “第一届北京新媒体艺术节”、 “化身世外-国际多媒体装置展”、 “北京国际新媒体三年展”、 “智慧城市国际信息设计展”、“Move on Asia国际艺术展”、德国“B3动态影像双年展”、韩国“2015 Asian Arts Space Network展”和“共享与再生”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等。

  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专业,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教师,副教授。数码媒体影视动画创作中心副主任,AUTODESK国际认证讲师。长期从事数字艺术视觉效果方面的创作研究工作,学术上致力于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XR沉浸式体验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在教学和科研当中,注重以传统美术的造型研究为根基,辅助于高科技的数字化创作技术,融入先进的艺术创作思想,进行沉浸式数字作品的创作和教学。

  精微素描教学是由一系列课题模块和相应的课程单元组成的一套系统的造型基础教学方法,教学针对美院一年级的入校新生所设置,以“在创作中学习基础”为理念,将传统的素描基础教学与绘画创作实践相结合。课程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是社会认知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艺术家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具体的课题研究和创作实践中提高对于造型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表现技巧的学习,拓展学生对绘画形式语言的认识。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编著出版教材有:《造型基础教材——静物写生组画》(辽宁美术出版社)、《21世纪高等艺术院校专业教材·以素描的名义——自我发现的开端》(重庆出版社)、《精微素描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精微素描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及大学生就业服务,包括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简称“智慧高教”)和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四个子平台。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